
许多家长可能不知道,在幼儿园阶段,想要为孩子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,根本不需要参加幼小衔接班。父母可以在家中陪伴孩子玩一些早教游戏,同样可以帮助他们学好数学,而且效果比背诵口诀或做大量题目要好得多。
这是因为 3-6 岁的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,无法进行抽象思考。对他们来说,做题目过于抽象,反倒是边玩边学的效果更好。
今天,小样妈将与大家分享一些蒙氏数学的学习方法,这也是我经常用来帮助小样练习、建立数学思维的方法。希望对各位孩子的数学学习有所助益。
1. 学习数与量的对应关系
能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,把数与量一一对应起来。特别是数字 0,如果不打好基础,将来计算 5+0=? 或 5-0=? 这样的算式时,孩子很容易出错。建议:我们可以借鉴上述做法,准备类似纺锤箱和纺锤棒的教具,例如用 10 个一次性纸杯代替纺锤箱,用吸管代替纺锤棒。
2. 学习大于 10 的数字
孩子学习数字时,通常小于 10(或 20)的数字学得较好。因为这些数字不大,父母常常用水果、糖果让孩子练习数数。即使没数过,做加法题时,孩子也会自己掰手指。数得多了,自然也就掌握了。
但是对于大于 20 的大数字,许多孩子缺乏实际观察和动手体验,也就是没有亲自数过,导致概念模糊不清。当进行实际计算时,他们很容易混淆和出错。
在蒙氏数学中,有一件教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,那就是串珠棒。什么是串珠棒?简单来说,就是用细铁丝把小珠子一个个串起来。串珠棒最少由 1 粒珠子构成,最多由 10 粒珠子构成,可以直观地表示数字 1 到 10。
将串珠棒介绍给孩子后,可以形象地帮助他们理解大于 10 的两位数,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数感和表象记忆。
例如,许多孩子会从 1 数到 100,但 30 和 60 具体代表多少,72 和 27 有什么不同,他们却并不清楚。引入串珠棒后,孩子就能看到 30 等于 3 根长度为 10 的串珠棒,60 等于 6 根长度为 10 的串珠棒,后者是前者的两倍。
而 72 和 27,虽然看似只是颠倒了数字的前后顺序,但在数量上却相差甚大。如果孩子能经常摸一摸、数一数串珠棒,多做数与量的对应练习,他们对数字就会更加敏感,理解也会更深入、更清晰,不容易将数字搞混。
由于市面上串珠棒的价格较为昂贵,小样妈使用彩色珠子和绒条自制了串珠棒。小样也一起帮忙制作,正好锻炼了他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。
建议: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数字卡片和串珠棒。抽出一张數字卡,让孩子用串珠棒进行匹配。这样,孩子不仅会对数字更加熟悉,还能形象地理解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难点——十进制。
3. 学习加减法运算

在许多家长眼中,加减法运算能力是孩子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。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快速、准确地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,父母就会很放心。相反,如果孩子上了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