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九胞胎事件:医学争议与无奈的保胎
导言
近日,一则九胞胎新闻登上热搜榜,引起广泛关注。一名来自江西南昌的25岁女士一次性怀上九胞胎,引发了关于
辅助生殖
技术、医源性多胎妊娠以及减胎伦理的讨论。
争议的源头
九胞胎事件的争议主要源于这位女士被注射的促排卵药物。促排卵药物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,旨在提高临床妊娠率。在不适当的条件下使用促排卵药物可能会导致多胎妊娠,带来严重的妊娠并发症。
子宫
内膜息肉与促排卵
治疗的质疑
据媒体报道,这名女士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。一些妇产科
医生质疑在未解决不孕因素的情况下,是否应该立刻进行促排卵治疗。根据《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(2022年版)》,针对有生育要求的
患者,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,术后有助于提高自然妊娠率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。
多胎妊娠的预防
辅助生殖治疗的常规原则是在促排卵过程中避免多胎妊娠。如果出现多个
优势卵泡发育成熟,临床医生通常建议改为试管受精或放弃该周期治疗。在多个卵泡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同房,可能会导致同时受精,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并发症。
医源性多胎妊娠的规避
我国《多胎妊娠减胎术操作规范》规定,生殖科医生要严格掌握促排卵治疗的适应证和促排卵药物的使用。对于诱导排卵时有大于3枚优势卵泡,建议取消周期治疗,并严格避孕,避免发生多胎妊娠。
九胞胎妊娠的无奈
在九胎妊娠的情况下,减胎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。大量多胞胎妊娠会导致母亲和
胎儿的严重健康
问题,甚至危及生命。减胎也存在伦理争议。
医生的无奈
面对社会舆论的
压力,有些医生可能面临保胎的施压。但从医学角度出发,九胞胎妊娠是不利的,保胎的风险极大。医生往往需要拒绝这样的要求,以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健康。
结语
九胞胎事件反映了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挑战。在追求生育率的同时,必须充分考虑多胎妊娠的风险和伦理问题。医生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患者也应配合治疗,避免医源性多胎妊娠的发生。对于已经发生的九胞胎妊娠,减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,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谨慎实施,以保障母婴健康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