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央视网消息:记者1月9日从中国能建获悉,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——能储一号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。多项技术填补了技术空白,为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总台央视记者张伟:这里是湖北应城,全球首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——能储一号项目现场。随着地下容积达70万立方米的储气库全部启用,能储一号正式全容量并网,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,可满足一个中小城市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。
压气储能电站,也叫压缩空气储能电站,简单来说,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,将其储藏在高压密封设施内,在用电高峰释放出来发电。能储一号项目是利用当地废弃的地下盐穴,打造的全绿色、非补燃、高效率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。项目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,转换效率接近70%,创造了单机功率、储能规模、转换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。
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:能储一号具有大功率、高容量、深储能、强构网、全绿色、可靠安全等等10个方面的特征,我们开辟了新赛道新路径,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问题。下一步我们围绕着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、更大的规模、更多的场景来进行全面布局。
能储一号全负荷工作时,每天可储能8小时、释能5小时。储能一次所存储的电量,可以满足一个中小城市连续用电5个小时。能储一号全容量并网,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,同时还能促进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。
压缩空气储能原理揭秘
下面通过一个片子来了解压缩空气储能的运行原理。

300兆瓦压气储能如何点亮万家灯火?
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大规模储能技术,也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,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之一。作为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压气储能电站,有哪些特点和创新?一起跟随总台央视记者去现场探访。
能储一号所在的湖北应城,是全国井矿盐主产区,地下盐穴溶腔容积达4000余万立方米。能储一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,很多人知道这里出盐,但很少有人知道,盐开采利用后形成的空腔资源也可以变废为宝。
中国能建首席专家万明忠:原来不搞发电的话还要把它填满,现在下面在采盐,上面在建电场,盐采完了,就直接建个电厂了。
能储一号地下储气空间达70万立方米,相当于260个标准游泳池。在地下近千米深处,如此大的空间里,要确保空气压得进、储得住,同时还要解决盐卤对设备的腐蚀问题,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副总经理李峻:我们采用的是高位注气、低位排卤的技术,这是国内最大口径的注采井,填补了国内注采井口径的空白,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,素有地下决定成败,地上决定好坏的说法。地上的设施的建设也不简单。
中国能建首席专家万明忠:这是四台压缩机,要把空气压缩注到地下去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,根据300兆压缩空气储能量身定制的。
专家告诉记者,能储一号采用了国内体量最大的储换热球罐,单罐直径达19米,重500吨。在此之前,国内还从未有过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频繁储换热工况、储热温度能达到180摄氏度以上的大型球罐。

中国能建首席专家万明忠:我们的装备是全国产化的、全开放式的,大家共同创造研发,是共同体。我国盐穴资
发表评论